您好!欢迎光临北京殡葬服务中心,客户可放心购买,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010-80109978 4007-567-519
殡葬解答
您的位置:首页 > 殡葬文化 > 殡葬解答
联系我们

北京殡葬服务中心

北京殡葬服务中心

电话:4007-567-519

座机:010-80119978

地址:北京昌平区昌平县城

找回孝道的本心,中国文化中的“孝”观念

发布时间:2022-05-11 人气: 51

父亲节周末已经过去,我有个朋友是个特别孝顺的孩子,他鄙视一切简单不走心的祝福,给父亲的礼物令人惊叹,是一张未来孙子的喜报,我一边赞叹他给父亲意外的礼物,一边开始思考,什么是孝?现代社会,怎么做才是最和谐的父子(女)关系呢?

 

孝道在中国古已有之,可以追溯到虞舜。孔子评论舜为“至孝”,原因很简单,因为舜“五十而慕”(五十岁,还依恋父母)。不是说舜到了五十岁还是个恋父恋母狂,而是说他对父母的赤诚真心,可以让他放弃一切。

 

借古鉴今,学习古代“孝”论之精华,我们来争当新时代好儿女。

 

孝字形演变

 

01、养亲

 

从物质生活层面赡养双亲、照料双亲,是古代“孝”论最低层面的规定。《诗经·小雅·蓼莪》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父母为抚育子女成人,含辛茹苦,历尽艰辛。子女成人后当思鸟兽反哺之情,尽其所有供养双亲,使父母在物质生活上尽可能得到满足。

 

《论语·里仁》中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喜的是父母亲健康长寿,青山不老;惧的是父母年事已高,在世之日有减无增。父母亲为抚育子女成长,含辛茹苦,呕心沥血。待到双亲年老体弱,子女应该把父母亲的身体健康放在心上。

 

尽心尽力供养双亲,应该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道德义务,那些将年老父母弃之不顾,只顾自己的人,只能说他们不配为人。

 

02、敬亲

 

孔子认为,孝并不指单纯的赡养行为,更重要的,它是一种内在情感,一种根源于血缘关系的自然亲情,是出于自然亲情基础上的敬爱之情。孔子尝云:“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从物质生活上供养双亲仅仅只是人伦之孝的初始要求,只有建立在忠心敬爱血缘情感之上的孝亲,才是孝道深层底蕴,否则与禽兽生理本能并无性质上的区别。

 

学生单居离问曾子:“事父母有道乎?”曾子答:“有,爱而敬。”

 

自然,这种爱和敬当是发自内心的,不是由内而发的爱,即使付出了,也只有抱怨。

 

03、谏亲

 

曾子主张应将孝亲建立在敬亲爱亲的自然情感上,但因此也引发出一个问题:如果父母尊长言行不当,子女应当如何做才符合孝道?孔子说,天子有谏诤之臣,虽遭乱世能保天下,诸侯能保国,卿大夫能保家,士能保全名声。由此推论,父母有讽诤之子,可以帮助双亲避免蒙受不仁不义之恶名。因此,父母有过,向其讽谏非但合乎孝道,而且是孝子应尽之义务。孔子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十分明确:父义则从,父不义则谏。

 

就是说,父母也会犯错,做儿女的一味顺从父母,那就是愚孝了,辨是非,和父母共同进步,也是儿女的孝举,毕竟做父母,也是一个不断学习进步的过程嘛!

 

04、全体、贵生

 

曾子认为:“身者,父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父母生之,子弗敢杀;父母置之,子弗敢废;父母全之,子弗敢阙。”《孝经》进而将这些表述提炼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基于这一生命理论,“残伤身体”也就是残伤父母之身体,自然也是一种不孝行为。父母“全而生之”,子女“全而归之”,成为孝子的孝行之一。这个观点放在如今依然适用,父母最希望的,终不过是子女健康平安、有所成就。而子女保护好自己、成就自我本来就是对自己负责的行为,同时也是在表达对父母的孝爱,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做好呢?

 

《论语》中弟子宰我跟孔子说,守丧三年时间太长,过于浪费时间。问孔子可不可以将这过程改的短一些,孔子说:“汝安则为之。”你如果能够心安,那就这样做吧。

工作时间:8:00 - 16:30


使用年限:永久


预约保障:签约价低于官方公开价


北京殡葬服务网原创文章转载请保留链接 : 

https://bjbzfw.cn/bzjd/1053.html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 0
标签:
4007-567-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