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近一年来的调查与走访,发现射埠镇周边乡镇以及湘潭县其他区域举办儒教丧葬仪式较为多见,以射埠镇儒教丧葬仪式为例,丧礼一般为期一至七天不等,随主家的经济情况而定,多为三天,四至七天罕见(顶多一年才出现一次)。死者死后三天之内,邀请所有亲属到位,在入馆前看死者最后一眼,并请礼生做封敛仪式,(20世纪以前,交通和信息不便利,有时在死后七天之内做封殆仪式),于此同时,由主家请来地仙“看日子、看风水”,选定合适出殡的时口和埋葬地点,“丧事未得吉穴暂停,某处添存枢一层礼文”封敛至出殡有可能相隔多日,主家会请“歌郎”每晚唱夜歌,从晚上七八点唱到凌晨,丧礼举行前一天的夜歌,从凌晨唱至次日早晨6点。
出殡后不代表所有事情都完毕了,生者还要“做七”,意思是给死者零花钱。在人死之日起,每七天为一个“七”,共为七个“七”,即七七四十九天。每个“七”日,孝子孝孙无论男女均备钱纸每晚在家中前坪焚烧,每个钱包里的钱纸要单不要双,一般准备十一张或十三张,又称之“烧七包”,七天烧一次纸祭奠,直至“七七”之日。
“做七”后就是百日,即死者亡后的百天。做百日比“七”日的程序做得简单,后人到死者坟墓前燃香烧纸,一次性要烧一百个包,意思是给足钱,希望亡人在阴间不受缺钱的苦。
儒教丧葬仪式甚是繁崛,每一个仪式都应小心翼翼,不应触犯“规矩”,若是不举办丧葬或是举办的过程中出了某些原则性的差错,会被外人指责笑话,举办的主家更是“一辈子都会过意不去”。
据当地多位礼生介绍,现在流行用儒教丧礼的地方渐渐减少了,慢慢由火化或其他简易方式所取代。总结下来的主要原因是,儒教丧礼程序过多、杂,物力、人力、财力均消耗大;其次很多年轻人不再信仰儒教,包括道教、佛教,他们认为这是迷信思想;最后,执仪者基本都是老年人,年轻人不干这个,失去了很多儒教丧葬仪式的市场,有些因为找不到礼生,而直接改成做道场或其他形式。
如今,儒教丧葬仪式较为简练,礼生介绍,若是把《礼文备录》上的全部丧葬程序做一遍,要花整整七天的时间,由过去整整七天才能做完的仪式程序精简到如今一两天完成的现实原因有三,第一、程序太繁琐,每天重复的程序使相邻亲戚们失去耐性,使得场面热闹不起来;第二,考虑到一般人家承担不起较大数额的费用;第三、现在的礼生素质下降,他们主要以盈利为主,有时会偷工减料,在乡民们看来,礼生写不来好的文书,不被受尊重,一般也就让他们走个过场罢了。
对于丧葬仪式的精简,在《礼文备录》上也是被准许的,“此行程七口之程至口期多少,礼节添减再随时斟酌,不可拘泥”。意思是说,指定的七天礼仪不一定完全照做,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工作时间:8:00 - 16:30
使用年限:永久
预约保障:签约价低于官方公开价
北京殡葬服务网原创文章转载请保留链接 :
https://bjbzfw.cn/bzcs/719.html